昆明不锈钢雕塑就这次参展的作品而言,虽然许多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信息,有不同的切入点,因此无法在单一的视角和理论话语下予以归纳,但总体来说,有这么几个特点。首先艺术家们普遍地反映出“形式自觉”,善于挖掘材料自身的表现力,有较强的制作感。就形式的表达来说,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倾向,一种是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另一种是“反形式的形式”。前者如郑路、肖彩、江安、邓玉峰等艺术家的作品,后者如文豪、曾露林、陆云霞、钱亮的作品。所谓“反形式的形式”就是艺术家在作品形式表达的过程中重新予以观念化,如文豪对形式表达的偶然性、不确定性的把握,钱亮将竹筷还原为竹子的形状。第二个特点是,大量的作品呈现出“去雕塑化”的特征。形成这种面貌,最主要的原因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现成品,这在庞海龙、杨光、卢远良、章兴华、赵晓潇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可见一斑。很显然,一旦现成品的介入,就必然触及雕塑与装置的边界。因此,如何反映一位年轻雕塑家的能力的一个基本维度,就在于让作品的意义表达与现成品的使用能否有效的契合。当然,“去雕塑化”的另一个后果,是将彻底地远离学院雕塑的创作范式,告别既定的雕塑语言与技术。第三个特点是强调个人创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